当前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行为心理学:非习得性资质
行为心理学:非习得性资质
发布时间:
2025-08-26 13:21
作者:
见山
分类:
心理建设
对人类非习得资质的研究才刚起步,对于婴儿进行出生时以及出生后的阶段观察,能够从中发现所有已经在临床神经学里建立起的信号或反射,例如膝跳反射,瞳孔对光的反应,以及其他神经反射机制。婴儿降生后,出现啼哭现象,而后才会产生呼吸、心跳还有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有脉搏的跳动。顺着消化系统,我们发现了吮吸、舌部运动和吞咽的现象;饥饿时会出现痉挛现象,消化过程中腺体反应,还有排泄。至于微笑、打喷嚏、打嗝行为,部分是受消化系统控制的。 还有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呈现出的躯干活动。我们将会发现,婴儿的手臂、手腕、手指无时无刻不处在活动的状态中,他们的双腿、脚踝、脚也同样如此,即便是在睡眠中,受到外部些许的刺激,也会产生活动。其他的活动诸如眨眼,伸手抓取,爬行、站立、坐直、走路、奔跑、跳跃等,在这些运动中,人的观察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很难从中区别出哪些活动是非习得的,哪些活动是经受训练和条件反射形成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婴儿早期的活动中,大部分的活动都是因为结构生长变化的缘故造成的,少部分的是经受训练和条件反射形成的。 婴儿因何啼哭? 为了弄清楚这一问题,琼斯夫人组建了一个实验小组,在这个小组内,共有9名儿童,他们的年龄从16个月到3岁不等。这个实验是赫克希尔基金会里进行的,实验者暂时安排这些孩子住在那里,这些孩子之前一直在家庭里抚养。琼斯夫人对9名儿童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的时间是从孩子早晨醒来,直到晚上入睡为止。琼斯夫人的记录非常仔细,不仅记录了对孩子每次微笑的观察结果,还对他们的每一声啼哭都做了记录,同时也记录了哭泣与微笑的准确时间,以及哭泣和微笑对孩子行为产生的后果。 琼斯夫人经过观察,在没有发表这些观察结果时,向我提供了实验的过程记录,根据儿童啼哭的次数,对引起儿童啼哭的情境进行了排列,列表如下: (1)被迫坐在马桶上时,他们会哭泣。 (2)把他们的玩具给拿走后,他们会哭泣。 (3)给他们洗脸时,他们会哭泣。 (4)让他们单独一个人在房间中时,会引起哭泣。 (5)当大人离开房间时,他们会哭泣。 (6)没能成功地将某种东西玩到令自己满意时,他们会哭泣。 (7)想和大人或其他孩子玩,但没能做到,或者在自己玩的时候,没能让他们看着自己 并和自己交流时,他们会哭泣。 (8)穿衣服的时候会哭泣。 (9)让大人抱起自己,但这个愿望没能实现时,他们会哭泣。 (10)脱衣服引起哭泣。 (11)洗澡引起哭泣。 (12)当鼻子被大人擦洗时,他们会哭泣。 其实,引起哭泣的情境很多,超过100种,我们上面所罗列的这12种,不过只是引起这类反应的常见情境而已。对于孩子在这些情境中所做出的反应,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无条件的或者条件的愤怒反应,如(1)(2)(3)(6)(10)(11)(12)。另外,关于(5)(7)(9)这几种情境的反应,我认为应该属于爱的条件反应中接近悲哀情境的某种东西。也就是说,这种悲哀情境消除了儿童对物体或人所形成的依恋,使他们失去了可依赖的人或物,于是,反应出现了。琼斯夫人指出,在许多情境中,孩子们的哭泣行为,与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的恐惧反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大人让孩子们从滑梯顶端滑下,而他们只是站在台子上等。在上述分类中,(4)和(5)两种情境应该说是含有一些恐惧的反应成分的。 当然,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时,还应该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啼哭的原因。啼哭也可能是机体的一些因素引起的,比如当儿童感到饥饿、困倦、腹痛,或者遇到其他一些类似的情况时也会啼哭。琼斯夫人在对儿童进行大量观察和跟踪后发现,很多时候,孩子啼哭发生于上午9点到11点之间,因此她认为,此时孩子啼哭的原因,跟这一时间段孩子机体内部的原因有很大关系。基于此,该研究机构在午餐以前,为幼儿安排两段休息时间。这一安排,使得由机体因素产生的幼儿啼哭次数大大减少了。
MBTI职业性格测试
性格色彩测试
九型人格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抑郁自评
社会适应能力
创业潜力测试
心理弹性测试
抗PUA能力测试
异性关注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