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是什么引起孩子们发笑?
是什么引起孩子们发笑?
发布时间:
2025-04-08 13:48
作者:
见山
分类:
心理建设
琼斯夫人将引起孩子们微笑和大笑的情境都记录了下来,而且是以同一方式记录的。她将引起发笑的通常原因,按照以下顺序排列出来: (1)被逗乐。如挠痒、游戏式穿衣,使孩子们被逗笑。 (2)奔跑、追逐,和别的孩子在一起玩耍。 (3)玩玩具。特别是只有一只皮球时,会引发孩子发笑。 (4)和其他孩子打闹时,会发笑。 (5)看着别的孩子玩耍时,会发笑。 (6)做一些尝试,并且获得了成效。如在玩玩具时,使一些装置转动了起来。 (7)当他们能使钢琴发出叮当的响声;能将口琴吹出声响;唱歌;敲打器物等。 能够引起发笑的情境,我罗列了一下,共有85种。在这些情境中,最为常见的是与其他孩子嬉闹,挠痒、游戏式穿衣、逗乐及轻柔地洗澡。对此,我还想说的是,如果人们现在想要在这里讨论,这些发笑反应是在什么程度上形成条件反应或是无条件反应的,那几乎是不可能。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存在这样一种事实:根据孩子们内部的机体状态,以及控制情境的方式,同样的刺激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反应。也就是说,有时候会引起孩子们笑,但有时也能引起啼哭。比如,一般情况下,孩子们在浴室洗脸或洗澡时,我们可能更多听到的是他们的啼哭,但也会引得他们发笑。但也有这样的时候,当孩子的情绪不积极时,拿一把口琴过来,房间里沉闷的气氛会立刻有所改变。按照通常程序给孩子们穿衣时,大人对孩子形成的拖、拉、扭拽,很容易引起孩子啼哭。不过,大家应该注意,还有这样一个事实存在,那就是当孩子正在做他必须做的事情时,大人们总是会不遗余力地逗他开心,致使很多孩子就那样被大人给宠坏了,而这也往往会让他们经历一些痛苦。我曾经见到过这样一个孩子,他就是被大人以那样的方式宠坏的孩子。刚来的一个保姆,被安排为孩子洗澡、穿衣、喂饭,或者把孩子放到床上,当她为孩子做这些事情时,孩子想让她哄逗自己,可是保姆没有那样做,结果,这个小孩子就开始哭了起来。 我得承认,我们的实验结果确实显得不够完整,但我认为,我们已经足够深入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家庭中引起孩子啼哭的大量情境是可以被轻易取代的,可以使它们反过来引发孩子笑,而且可以让孩子笑出声音。从有机体新陈代谢的一般状况来说,有节制的取代没有什么不适合。另外,通过连续观察,如果我们对儿童环境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有充分了解的话,我们就可以为孩子重建环境,从而使那种不利于儿童的结构发展得以被阻止。 当今流行的教育法告诉人们,不应该把消极反应强加到儿童身上。对于这种观点,我是持反对态度的,我认为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把某些消极反应科学地植入,这样才能对有机体形成更好的保护。否则,想要找到更好的出路很难。但是,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条件性恐惧反应和消极反应之间要划清界限。根据原始的,即无条件的恐惧刺激而形成的消极条件反应,因其涉及内脏的大量变化,对正常代谢具有破坏性是非常有可能的。条件性的愤怒反应,从其性质上来说,不一定是消极的,比如在打斗和攻击时,它就属于消极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感受到了它所具有的破坏作用。从一些非常简单的事实来看,恐惧和愤怒行为会引起食物在胃里的滞留,并在那里进行发酵,使得细菌趁机大量繁殖,释放出对机体有害的物质,也就是说,恐惧和愤怒反应对于机体的消化和吸收是有干扰作用的。对此,坎农已经明白表示过了。因此我们认为,恐惧和愤怒对人的身体是有害的。当然,如果一个种族在失去支持和面对噪音时,不做出消极反应,或者当他们的活动受阻时不进行挣扎的话,我们可以断定,这个种族未必能继续生存下去。而爱的行为恰恰与以上两种反应不同,根据观察得到的结果是,它对于机体的新陈代谢是有一定促进作用的,在爱的行为中,消化和吸收明显地加快。我们通过对一些夫妻的询问,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在夫妻生活之后,胃部会产生饥饿感,或者开始收缩,所以,性爱之后,进食的要求往往更加强烈。 我们现在继续消极反应的话题,在我看来,消极反应的建立很少涉及内脏,它只是通过外在的刺激行为,引起手、腿、身体等退缩。在此,我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让大家对其有一个更为清楚的认知。我要说的例子是:我用两种方法,建立起对一条蛇的消极行为。一种方法是,我在向孩子们展示蛇的同时,发出可怕的声响,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孩子们吓得跌倒在地上,并开始哭叫。之后,只要一看到蛇,孩子们就会非常恐惧。另一种方法是,我一次又一次地将蛇拿给孩子们看,但是,每当孩子想伸手去抓那条蛇的时候,我便用铅笔轻拍他的手指。就这样,在没有震惊的情况下,慢慢地建立起消极反应。不过,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我并没有真的用蛇来做这个试验,而是用了一只蜡烛。孩子们可以通过严重烧伤建立条件反射,也可以通过多次利用蜡烛的火焰,也就是让孩子们每次向火焰处伸出手指,直到手指发热至缩手的程度。如此,消极条件反射便在没有严重的震惊下建立,只是建立这样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时间。 由此,我可不可以下这样的定论:是那些人为的“不”和许多的清规戒律,成就了我们今天的文明?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人们不得不遵从这些戒律,比如儿童不能在马路上玩,成人不可以冒着染上性病的危险去生一个私生子等,社会规定了人们许多不能做的事。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说,社会要求的一切消极反应在道德标准上都是正确的,我在这里说的“道德标准”,指的是今天并不存在的新的实验伦理学。对于今天人们所坚持遵从的许多戒律,我不知道它对机体是否是有益的。但不可否认,社会上的确存在着这些戒律。假如我们所在的社会,其习俗要求我们必须退回去时,我们只能退回去,不然我们的手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诚然,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的手非常固执,他们不管那些戒律,干了违禁的事,但很快就遭受到了惩罚。如今,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其实这也表明了社会尝试与错误实验正在成为一种可能。大家有目共睹,现在很多妇女都在吸烟,不论在家庭,还是餐馆或者旅馆,人们对于妇女吸烟的问题已经能够容忍,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只要我们的社会通过它的代理者(例如政治制度、教会、家庭)对每项活动进行统治的话,那么对新的社会反应,人们就不会进行任何学习和任何试验。在这2年间,大家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都是看在眼里的,婚姻对妇女的约束力显然已变得越来越弱;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人,也在逐渐摆脱教会的控制,所以教会的控制力也明显减弱了等。当然,控制的迅速减弱,必然会带来危险,而没有经过充分试验就接受了新的方法,也会使得行为新形式过于表面化。
MBTI职业性格测试
性格色彩测试
九型人格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抑郁自评
社会适应能力
创业潜力测试
心理弹性测试
抗PUA能力测试
异性关注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