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社会心理学中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实验是什么
社会心理学中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实验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3-13 13:37
作者:
见山
分类:
心理建设
**一、波波玩偶实验** 波波玩偶实验是班杜拉于1961年进行的一项关于攻击性暴力行为研究的重要实验。该实验选取了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因为儿童通常较少受到社会条件反射的影响,这使得实验结果更能反映观察学习的本质。 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准备:班杜拉将儿童分成几个小组,并让他们分别进入不同的房间。在每个房间中,儿童会观看一部电影,电影内容是一个成年男子对充气玩偶(波波玩偶)表现出踢、打等攻击行为。 影片结尾的操控:电影有三种不同的结尾,分别对应三组儿童。第一组(奖励组)的儿童看到成年男子在影片结尾时受到表扬和奖励;第二组(惩罚组)的儿童看到的是成年男子受到责骂和惩罚;第三组(控制组)的儿童则看到没有奖惩的情况。 观察后的行为:看完电影后,儿童被立即带到一间有与电影中同样的充气玩偶的游戏室里。实验者透过单向镜观察儿童的行为。 实验结果: 奖励组的儿童在游戏室里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他们模仿了电影中成年男子的行为。 惩罚组的儿童则几乎没有表现出攻击性行为,他们似乎从观察到的惩罚中吸取了教训。 控制组的儿童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介于两者之间。 这一实验揭示了观察学习的重要性,即儿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此外,它还表明,观察到的奖惩结果会影响儿童是否模仿这些行为。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 基于波波玩偶实验和其他相关研究,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该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反对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的观点,他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而起作用的。这意味着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例如,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并因此得到老师的表扬,这可能会增加他未来举手回答问题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举手回答问题是学生的行为,老师的表扬是环境刺激,而学生知道自己举手可以获得表扬则属于认知。 观察学习(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指的是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来学习新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子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和动机过程。在注意过程中,个体需要注意并理解榜样行为的重要特征;在保持过程中,个体将观察到的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并储存在记忆中;在复制过程中,个体将记忆中的符号和表象转换成适当的行为;在动机过程中,个体受到行为结果因素的影响,决定是否经常表现出示范行为。 强化的分类: 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指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自我强化则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它是个体自我调节的重要基础。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主要受五种因素的影响: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以及情境条件。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应用与争议**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教育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榜样、提供反馈等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成果,让学生观察并模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成绩。在心理治疗方面,治疗师可以利用观察学习的方法帮助患者学习新的行为模式,改变不良习惯。 然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也面临一些批评和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该理论过于强调观察学习的作用,忽视了直接经验学习的重要性。此外,有些人认为班杜拉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可能过于简化,忽略了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但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仍然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它强调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的重要性,为教育实践、心理治疗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MBTI职业性格测试
性格色彩测试
九型人格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抑郁自评
社会适应能力
创业潜力测试
心理弹性测试
抗PUA能力测试
异性关注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