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行为心理学中的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是什么
行为心理学中的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5-03-12 15:39
作者:
见山
分类:
心理建设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 米尔格拉姆设计这项实验的灵感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纳粹战犯在纽伦堡审判中提出的“服从命令”的辩护理由。这些战犯声称,他们只是按照上级的命令行事,因此不应承担个人责任。米尔格拉姆希望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一观点,并揭示人性在权威面前的脆弱性。他想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们会出于对权威的服从而做出违背良知的行为。 **二、实验设计与过程** 米尔格拉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以每小时4.5美元的价格招募了40名自愿参加者,他们包括教师、工程师、职员、工人和商人,平均年龄在25-50岁之间。实验者告诉被试,他们将参加一项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实验,要求两人一组,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其中一人当学生,另一人当教师。然而,研究者事先已经安排了每次抽签的结果,确保真正的被试总是作为教师,而作为学生的却是实验者的助手。 实验在一个非常正式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主要道具包括一个电击发生器和两把椅子。电击发生器上标有从15伏到450伏的刻度,每个刻度旁还注明了危害程度,从“轻微”到“极度危险”。参与者被告知,如果“学生”(实际上是一名实验助手)回答错误,他们需要按照电击发生器上的刻度逐渐增加电击强度。 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他们不能看到对方,但能隔着墙壁以声音互相沟通。“教师”会逐一朗读一些搭配好的单字配对给学生听,朗读完毕后“教师”会开始考试,每个单字配对会念出四个单字选项让学生作答。学生会按下按钮以指出正确答案。如果学生答对了,“教师”会继续测验其他单字;如果学生答错了,“教师”会对学生施以电击,每逢作答错误,电击的伏特数也会随之提升。 事实上,这些电击都是假的,“学生”只是演员,他们并没有真正受到电击。然而,“教师”们并不知道这一点,他们相信自己所施加的电击是真实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故意回答错误,并随着电击强度的增加发出越来越强烈的痛苦叫声,甚至在某些刻度上完全沉默。 当参与者表现出犹豫或不安时,实验者会按照预设的四句话逐步劝说:“请继续”、“实验要求你继续”、“你必须继续”、“你没有选择,必须继续”。这些指令旨在测试“教师”们在权威命令下的服从程度。 **三、实验结果与解读** 实验结果令人震惊。在参与实验的40名“教师”中,有65%(即三分之二)的人继续施加电击直至最高级别的450伏,所有参与者至少施加了300伏的电击。尽管在实验过程中,许多“教师”表现出明显的情绪不适、痛苦、犹豫和担忧等,但在实验者的压力下,他们仍然选择了服从。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结果表明,普通人很可能会遵循权威人物的命令,即使这些命令涉及对无辜的人造成伤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性在权威面前的脆弱性,以及服从权威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根深蒂固性。实验还显示,即使面对强烈的道德冲突和不安,大多数人仍然会选择服从权威,而不是违背命令。 **四、实验意义与争议**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对心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揭示了人们在权威命令下的服从程度,还引发了关于心理学研究伦理的重要讨论。尽管实验存在一些争议和批评,特别是关于欺骗、对参与者心理造成的潜在伤害以及对参与者撤出权的限制等伦理问题,但它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对人性、道德和社会行为的深刻洞察。 米尔格拉姆的实验结果提醒我们,即使是普通人,也可能在权威的压力下做出违背自己道德准则的行为。因此,我们需要更加警惕权威对个体的影响,并努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此外,该实验还为我们理解社会中的服从现象、权威与服从的关系以及权力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MBTI职业性格测试
性格色彩测试
九型人格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抑郁自评
社会适应能力
创业潜力测试
心理弹性测试
抗PUA能力测试
异性关注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