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解读皮亚杰:儿童认知如何在阶段性演进中走向成熟
解读皮亚杰:儿童认知如何在阶段性演进中走向成熟
发布时间:
2025-03-07 10:30
作者:
见山
分类:
心理常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儿童心理学领域中极具影响力的理论,主要研究儿童认知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 图式(Schema) 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可以将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例如,婴儿最初的图式可能是简单的动作图式,像吸吮图式,当婴儿碰到乳头或奶嘴时就会自动启动吸吮动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增加,图式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是指个体将新的刺激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的过程。比如,儿童已经有了 “鸟会飞” 的图式,当他们看到一只会飞的昆虫时,可能会把这个昆虫也归为鸟的范畴,这就是同化。而顺应是指个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的情境。当儿童发现蜜蜂虽然会飞但不是鸟,因为它有六条腿、身体构造和鸟不同等,他们就会改变原来的 “鸟” 的图式,形成 “昆虫” 的新图式,这就是顺应。同化和顺应是相互联系的,共同作用使个体的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平衡(Equilibration) 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更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当个体能用已有的图式同化新的信息时,认知处于平衡状态;当现有的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被打破,个体就会通过顺应来调整图式,以达到新的平衡。这种平衡 - 不平衡 - 新平衡的循环过程是认知发展的动力。 **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阶段性的过程,他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 - 2 岁) 这个阶段的婴儿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探索世界。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婴儿的行为是反射性的,比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出现有目的的动作。例如,婴儿会反复地踢腿来让挂在摇篮上的玩具晃动。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婴儿开始获得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客体永久性是指即使物体不在眼前,儿童也能知道物体是存在的。例如,当一个玩具被藏在毯子下面,婴儿会去寻找它,这表明他们已经理解了玩具依然存在。 前运算阶段(Pre - operational Stage,2 - 7 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待世界,不能理解他人的观点。例如,在 “三山实验” 中,儿童只能描述自己看到的山的样子,不能理解坐在对面的人看到的山是不同的。儿童在这个阶段还具有泛灵论的特点,他们认为万物都有生命,比如会认为太阳是有生命的,因为它会 “跟着” 自己走。另外,儿童的思维还具有不可逆性,例如,他们知道 3 + 2 = 5,但不知道 5 - 2 等于多少。 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 operational Stage,7 - 11 岁)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维,但还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他们理解了守恒的概念,比如液体守恒、质量守恒等。例如,把同样多的水分别倒入一个矮胖的杯子和一个细长的杯子中,儿童能够明白水的量没有改变。儿童的思维也具有可逆性,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并且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逐渐摆脱自我中心。 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 operational Stage,11 岁 - 成年) 青少年在这个阶段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 - 演绎推理。他们可以思考假设的情境,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例如,在解决几何问题时,他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多种假设的解题思路,并通过逻辑推理来验证这些思路是否正确。他们能够理解复杂的逻辑关系,对各种观念进行系统的思考,思维更加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我们理解儿童认知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全面而深入的视角,对教育实践、儿童心理研究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MBTI职业性格测试
性格色彩测试
九型人格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抑郁自评
社会适应能力
创业潜力测试
心理弹性测试
抗PUA能力测试
异性关注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