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全部文章
>
刷手机依赖心理分析:不为刷手机,只为排解寂寞
刷手机依赖心理分析:不为刷手机,只为排解寂寞
发布时间:
2025-09-09 14:06
作者:
见山
分类:
精神内耗
<p>01</p><p>手机依赖有两个典型特点,狂刷手机与一直拿着手机。手机依赖的出现,有现实的心理背景:狂刷手机是人们应对无聊,寂寞,一直拿着手机则源于人们对被关注、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渴望。在现代社会环境,邻里之间,对门不相识,人与人相互间的亲疏距离越来越远,社交APP和聊天APP恰恰弥补这个不足。</p><p>社交APP和聊天APP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流行时尚,据统计,短短几年的时间,抖音,微信等APP,用户已超9亿,</p><p>现在,如果谁还没有抖音和微信,那可真是人群里的极少数中的极少数。抖音和微信这类APP能够迅速流行并被人们广泛认可。有其原因,如:快捷,方便。各种信息,不管是文字还是图图视频,即时传递沟通,分享,展示变得极为方便。各种社会APP也传播了很多实用的内容。各类社交APP的传播内容,包括新闻,各种“秀”也称为“晒”:旅游,菜品,技能,幸福,甚至隐私内容等;励志的,哲理的,人生感悟,养生常识,实用小百科等等;这使得网络世界上有了类似于现实中的一个广场,人们可以展示,也可以围观。在越来越人际冷漠的环境中,这些平台,弥补了这个不足,满足了人们缺少人际交往,缺乏社交内容的问题,甚至填补了人们归属的需要,也就是人们希望能被某一团体接纳,成为其中一员,不再是孤单的个体。各类的社交APP,提供了一种能够使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增加社交往来、增进相互了解,相互接纳,相互认同的平台,营造一种还处在人际关系中的氛围。</p><p>客观上说,人们刷视频,微信朋友圈,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二是排谴情绪,吐槽心里的不痛快,分享自己的开心事等;三是能了解瞬息万变的世界,知道社会上发生了什么事,甚至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在关注什么。</p><p>不过呢,任何事情事情一旦过了度,性质很快就变了。各类社交APP的快速普及,增加了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速度和广度,但基中的娱乐性,也使很多人变了为手机依赖。手机依赖的典型症状是狂刷手机与一直拿着手机。一遍一遍地刷屏各类APP,不停地刷,不停地分享自己,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不管什么东西都要发出来分享,旅游照片;幸福点滴,甚至隐私;晒撒娇照片,晒自己的萌照片,晒美食。很多人吃饭,菜上桌后,嘴不先吃,让手机先“吃”:手机拍好照片发微信,发抖音后,才能吃饭;晒各种人生哲理,心灵鸡汤,职场宝典和恋爱技艺等;当别看到有人遇到困难甚至危险,围观的人,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拍下来,发微信,发抖音。往社交APP上发的的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已经到了需要“一直拿着手机”的程度,手机依赖的人群范围已经发展到了各年年龄段,儿童,学生,教师,上班族,退休人员以及老年人,其中很多人已经是重度手机依赖。</p><p>02</p><p>“手机依赖”的出现,也有心理学背景。这源于人们被关注和归属感的需要,也源于对同类其它个体状态的窥视和比较。</p><p>在各类社交平台,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主角,大家平等,这也满足了,被关注的需要,再就是出名欲和表现欲。可以分享自己的车,自己的房,也可以分享自家吃的素馅饺子,大家都可以分享自己想要分享的内容。</p><p>不停地看手机,则源于人们的安全需要,对安全的物质环境和情感环境的需要。人总是害怕孤独的,也常常厌恶孤独,一旦孤身一人或独处,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安全。不停地刷各类APP,能看到别人分享的最新的内容,能看到别人在干什么,同时,将自己置身于几各社交平台的环境中,可以减少自己的孤独感,满足对安全感的需要。</p><p>人们无聊时也需要各类社交APP,这时社交APP就成了打发无聊时间的一个伙伴。我们刷的不是手机,是寂寞,无聊的时候就看短视频,朋友圈,以很好地打发时间。</p>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是人类埋藏最深的本性。</p><p>人人渴望被关注,都认为自己的存在很重要。因此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分享,自己分享的内容,朋友会立即收到,并且给予关注,这就无形地证明自己的重要性,陌生人也会给予评论等。再者,刷手机与分享内容,也联系在一起,刷手机是为了看看别人在干什么,看别人分享,也促使自己分享的欲望,当自己分享内容以后,又会想知道别人是否关注到自己,更频繁的看手机,如此循环往复,时间也就悄无生息地过去了。</p><p>事实上,刷手机与分享的联系源于不安全感与被关注,因为有不安全感,所以希望被关注。当得不到关注,会加剧不安全感。</p><p>当然了,也有很多人是抱着助人为乐,分享知识的目的分享内容。不管是什么,只是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给生活带来了方便,给自己带来了快乐,那就是利大于弊,</p>
MBTI职业性格测试
性格色彩测试
九型人格测试
心理年龄测试
抑郁自评
社会适应能力
创业潜力测试
心理弹性测试
抗PUA能力测试
异性关注度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