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常称 “多动症” ,是一类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在儿童时期就会有所表现,部分患者症状会持续至成年。
    
    
      ❖ 儿童表现
    
    
      
        - 
          注意缺陷:课堂上易被周围事物吸引,频繁走神,写作业时边做边玩,粗心大意,常看错或写错题目。比如数学作业中,把数字或运算符号看错。
        
- 
          多动:坐不住,在座位上扭来扭去,手脚小动作多,常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跑动,课间休息时满操场疯跑,难以安静玩耍。
        
- 
          冲动:急于抢答问题,不举手就发言,游戏时不能耐心排队,直接插队。
        
 
    
    
      ❖ 成人表现
    
    
      
        - 
          注意缺陷:工作中难以专注于冗长复杂的任务,容易被琐碎事务干扰。例如准备重要报告时,会频繁查看手机信息或处理其他小事情。在生活中,常常忘记重要约会、会议,或出门忘带钥匙、钱包等物品。
        
- 
          多动:虽然不像儿童那样明显多动,但可能表现为坐立不安,抖腿、转笔等小动作较多。在需要久坐的场合,如长时间会议中,会感到极度不适,频繁变换坐姿。
        
- 
          冲动:决策时过于草率,不考虑后果。比如未经深思熟虑就冲动消费,购买昂贵却不实用的物品;在情绪上,容易冲动发脾气,事后又后悔。
        
- 
          自我否定: 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不值得被关注。
        
 
    
      ❖ 适用人群
    
    
      
        - 
          一.儿童及青少年群体(3-18 岁,ADHD 高发期)
        
- 
          学龄前儿童(3-6 岁):若出现明显 “过度多动冲动”(如坐不住、频繁打断他人、危险行为多)、“注意力持续困难”(如无法专注玩一个玩具 5 分钟以上),且症状持续 6 个月以上、影响幼儿园适应,可通过儿童版量表(如 Conners 学前儿童量表)初步筛查
        
- 
          学龄儿童及青少年(6-18 岁):若出现 “学业困难”(如上课走神、作业拖拉漏题、常丢三落四)、“人际冲突”(如因冲动与同学吵架、不遵守课堂 / 集体规则)、“行为管理问题”(如坐立不安、小动作多、难以完成需要耐心的任务),且症状跨场景存在(如学校、家庭均有表现),可通过 SNAP-IV 等量表(分家长版、教师版、青少年自评版)多维度评估。